+人物介紹
- 童年往事
- 求學階段
- 工作階段
- 改變契機
- 推廣教學活動
- 達人交流站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1.為什麼會想學鳥語? 

老師小時候因家境不好,為了幫爸媽增加財源,所以只好抓鳥去賣。

老師回憶昔日,說到:「小時候,黃昏時會有將近上萬隻的斑文鳥俗稱『黑嘴筆仔』飛過,我就拿著十幾件網子,然後拿著老鷹的笛子放在嘴巴上吹,吹的時候,鳥就會從高空降下來,誤入我設下的陷阱,然後我就就開始抓。接著把這些捉到的鳥都放入籠子裡,第二天就拿去賣。一隻賣六塊錢,一百隻就賺六百塊,在那時,那是很大的一筆錢。」

老師又說:「幾乎所有的鳥類,只要我看得到的就抓得到,連老鷹不例外。只是老鷹很不好抓,因為牠碰到網子後,會不斷掙扎而與整個網子捲在一起,要將牠從網子上剝下來時得要特別小心,因為爪子十分銳利,若不小心很容易被爪子抓傷而流血,所以我都把衣服脫下來,綁在手上再慢慢地把網子剝開,再將把牠帶回去養。回家後養在一個大籠子裡,裡面放了一根木頭讓牠棲息在上面,還抓活老鼠讓老鷹吃,把老鼠丟進籠子後,老鼠吱吱吱還跑不到中間,老鷹就用爪子抓住牠的身體。嘴巴一啄,啵!的一聲,老鼠的頭就飛出去。很奇怪的是:老鷹不吃老鼠的頭。」

一直到有一天,老師的媽媽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別人都在放生,但是你卻在殺生。」聽媽媽這樣一說,從此以後,老師放下陷阱,不再抓鳥了。
     訪談當天,老師還當場表演了一段模仿鳥的口技,讓我們嘖嘖稱奇並讚譽他寶刀未老。

 

2.你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甚麼事?

老師小時候住在台南一中附近的眷村,叫四維新村,總共42戶,他的爸爸是村長。他小時候很好動、愛玩,所以常常亂丟石頭,曾丟破校園內的玻璃,校工因此追著他跑,曾跑到鞋子都掉了,還是不敢回頭撿。老師回憶當時說:「真的是很恨自己少生兩條腿,直到校工不追了,才敢回頭找鞋子。」

又因家窮,也偷摘別人的水果。曾有一次,兩位同學在下面撐著,老師在上面越過圍牆,手伸進棗子樹中偷拔棗子,雖然刺得整隻手都流血,吃到的棗子又小又酸又澀,但還是因為有摘到棗子,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

還有一次,老師偷偷跟著哥哥赤腳到水溝抓魚,半路被玻璃刺到,結果回到家雙腳鮮紅嚇壞媽媽,倒楣的哥哥被媽媽指責沒好好照顧弟弟並被痛罵到臭頭,而老師卻沒遭到半點責罰。

老師從小就喜歡石頭,每當大卡車倒下成堆的石頭,玩伴們都衝不到石頭堆上,只有老師能輕易攻頂,大辣辣地坐在石頭堆上得意至極。兒時的老師更是位彈橡皮筋高手,曾將他贏來的橡皮筋,每10條每10條串起來,竟然可將42戶的四維新村整整繞了一圈。直到現在,他都能用橡皮筋,輕易將牆壁上的蚊子、蒼蠅彈斃。

就讀國中時的他,有一次畫了國父遺像,城光中學董事長不相信是老師畫的,於是找他到校長室,只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再一次畫好國父遺像,這讓董事長心服口服,更展現其與生俱來的繪畫天賦。

3.為什麼想在夜光蠑螺的口蓋上畫畫呢?

老師家拜訪時,有幸到二樓參觀其收藏品,他在夜光蠑螺口蓋上,創作過一幅又一幅的畫作,每一幅都非常精采,有絲絲毛髮清晰的工筆畫,也有秀拉般的點描法畫,令我好奇的是老師在什麼情形下作畫的呢?

老師說:「以前在保麗龍工廠工作,當時,他必須時常進出溫度高達八十度的房間,擺放一片又一片的保麗龍,每次進去,指尖的血液感覺就快要噴出來了!所以,每次都快速衝進廠房,將保麗龍板一片片排列整齊後再盡快衝出來。」難以想像, 經過80度高溫大烤箱的淬鍊,老師竟可以定下心來,開始在夜光蠑螺蓋上,畫出一幅又一幅讓人讚嘆的作品,真是太厲害了!

至於老師為什麼要在夜光蠑螺上作畫呢?老師說:「與其讓它白白的,毫不起眼,倒不如在上面畫點東西引人注目,換個方式呈現其生命的價值。」

那夜光蠑螺是什麼呢?

老師說:「夜光蠑螺是腹足綱的貝類才會有口蓋,可是當他死後,兩者分開,蒐集的困難度甚高。一般腹足綱貝類口蓋較軟,所以大部分撿到的硬口蓋化石幾乎都是蠑螺科所有,因為硬口蓋為石灰質,厚度高,生前雖然五顏六色,但成為化石後轉白,一般人很少一眼識出。」

又說:「蠑螺科的化石群中最出名的是屏東出土的夜光蠑螺化石,牠的硬口蓋不但是石灰質,又大又厚,可利用巧思製成藝術品;而台南出土的蠑螺口蓋,約為指甲面積大,兩者大小差異甚大。」

 

4.為什麼想採集化石呢? 家人的反應為何?

老師說:「因為在保麗龍工廠工作很辛苦,收入又有限,一開始我只想多撿些化石,多賺些外快,根本不知道有些化石竟那麼值錢!有一次,有一位研究員,在我家看到猴子的一顆小牙齒化石且愛不釋手,後來對方用大象的牙齒、含晶洞的瑪瑙石等價值三萬元的東西,和我以物易物,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有的化石還十分有行情呢!」

早期,老師曾把化石賣給私人收藏家或一些做研究的教授;但後來,老師都不賣了,因為他覺得一件件都是他冒著生命危險辛苦採集而來的寶貝,其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現在的他只樂意和別人分享其收藏,或常常出借給學術單位作為研究用、或提供展覽教學用。       

家人認為化石佔用了家中太大的生活空間,再加上丈母娘認為把「骨頭」放在家裡不吉利,他只好將化石放到自己的房間。在家人並不是很支持的情況下,老師只好「算準」時間來進行化石採集的工作,比方說:假借要幫家人買早餐,清晨五點就出門,實際上是先去採化石,接著在算好時間在十點左右,家人起床前趕回家,連過舊曆年時也一樣,就這樣一兼二顧的偷偷進行化石採集。

 

5.在採集化石的過程中,曾發生哪些意外或特殊的事件?

老師說:「我的家人並不是很支持我去採化石,最主要是危險性高。比方說:有一次我曾被大蜈蚣咬傷,造成半身麻痺,治療了很久才恢復正常。也曾被虎頭蜂攻擊,還好有經驗,我跑得夠快。若在空曠的溪流採集化石時,遇到雷公生氣時,除了提防被雷劈還需留意河水暴漲。還多次與炸山的礦業者產生衝突,像在尋找大崗山人的時候。」

曾有一次,老師在山下的溪裡撿化石,突然眼睛一亮,看到水中有一個海膽化石,馬上停下腳步把它撿起來,並仔細打量一番,原來是一個海膽化石,正當老師抬起頭正準備離開的剎那,耳邊傳來嘩啦嘩啦的巨大聲響,「我的媽呀!居然發生了山崩,還好這個因為撿這一顆海膽化石,讓我停下腳步,救了自己一命,不然早就被那些土石沖得不知去向了。」

還有一次,老師帶著民視的記者到大崗山上採化石,老師跟記者介紹哪裡可以撿到瑪瑙珠, 哪裡可以撿到人類的骨頭,當他們拍完照準備下山時,才轉一個彎而已,他們便聽到從山上傳來像是幾千人的怒吼聲,覺得很奇怪,到了山下還問了另兩位同行的朋友,他們說:「不只聽到,還看到大崗山上一群人一字排開,身著長衫,手拿長棍,打扮異於現代人。」到了隔天,老師便開始生病,而且只要一離開家中,心臟似乎被強力壓縮般,十分痛苦,後來一問清水祖師爺才知道:因為老師他們將先人的陪葬品挖出,驚擾到他們。直到清水祖師爺以及虎爺被奉請到老師家住一個禮拜後,老師的身體狀況才慢慢的好轉。

6.在採集過程中,曾遇到那些同好?

有一次颱風天,不顧風雨我還是出門,在大崗山雨下得很大,我躲在一個岩石後面,結果看到一個人,也衝來這個岩石後面,那人就是達爾文化石博物館醫師。醫生是一位牙醫師,本身已經有碩士的學位,我推薦他去讀台大地質系,這是他拿的第二個碩士學位。

後來透過醫師的引薦,有一天台大地質系魏國彥教授第一次打電話跟我說:「我要去你家。」,我覺得奇怪:他為什麼要來我家?原來他是要來看我的化石。他還帶兩瓶洋酒來,當天與我交談甚歡,要離開我家時,跟我說:「老師,以後我們就是好朋友了。」

其實當天在他來的路途上,車子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了,他馬上路邊停車,但沒想到還是被後方卡車追撞,所以他永遠記得來我家的路上,車子發生車禍。從那次結緣起,我和魏國彥教授(現任環保署署長〉成為十幾年的好朋友,每次台大地質系要來菜寮化石館這邊撿化石,都是由我帶。因為他們是研究地質而非動物的,除了對我們菜寮這邊地形不熟,再加上我脊椎動物特別行,所以他們撿起的每一個化石,例如:動物的骨骼、牙齒、貝類、海膽都是由我研判,我再將學名寫給他的學生,然後學生晚上還要做報告。

 

7.收集的寶物中,有沒有改寫歷史的化石?歷程為何?

有。在大崗山所採集的人類牙齒化石。

那時化石爺爺還未去世,東京大學教授、日本科學博物館人類研究部部長的馬場悠男〈是專研東亞地區人種的權威〉與鹿兒島大學教授、日本地質學會西日本支部長大塚裕之,在民國八十八年三月說要來台灣。『化石爺爺』陳春木問我說:「你有沒有撿到什麼化石要給日本的學者看?」

那天,我在化石館看到八十幾歲的『化石爺爺』陳春木老師,從一大早一直等到十一點多,等到馬場博士一群人到達的時候,他特別開心。從『化石爺爺』身上,我感受到:撿化石的人都是很古道熱腸、很執著的人。

後來,我就從八萬多件的化石當中,把從大崗山湖內大湖麻豆官田等地所採集的人類的牙齒、頭骨給馬場博士看,他很高興並對我說:「你這有兩顆牙齒特別奇怪,你在哪裡撿的?」我說:「在大崗山洞穴裡撿的。」他就說:「希望能帶他趕快去看看。」

當時大塚裕之馬場悠男以肉眼推測,那兩顆珍貴的人類臼齒,年代約兩萬至五萬年之間,可能較三萬年的「左鎮人」化石年代更早,但仍需更精確的科學檢驗,需將部分帶回日本研究,他們希望藉著大崗山人牙齒化石的研究,進一步解析古東南亞人種的變化和遷徙,這令我十分佩服他們治學嚴謹的態度。       

他們看完後,就說:「這顆大崗山牙齒化石很重要」,然後就寫出人類的發展史給我看,猿人約在50萬年前生存、原人約在20萬年前、舊人約在5萬年前、新人是現代人,差不多是1萬年前。他說:「我撿的那個牙齒約二萬至五萬年間,是介於舊人跟原人之間的牙齒,將可改寫有台灣人類的歷史。」 其中,在左鎭菜寮溪出土的大臼齒,牙根斷裂呈現汚黑;而在高雄大崗山出土的小臼齒則完整、潔白,而造成臼齒色澤差異,可能因地質不同所引起。

 

8.老師如何自我精進?

老師認為如果要提升動物、植物、文化、歷史等相關知識的話,就要大量閱讀、汲取精華。所以從民國八十幾年開始,每天都要看五份的報紙,包括中華日報、聯合報、民生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蒐集剪貼成冊。

另外,經濟不甚寬裕的他,還時常存錢買一些必要的書籍來看,並以自修的方式大量研讀國內外的書籍加以對照化石,目前家中有關化石的相關書籍堆疊起來,早已比自己還高,老師說:「菜寮化石館有一次辦理『鱷形鱷狀~台灣古鱷化石展』,我就把二十年來所收集的剪報資料通通拿出來,逐頁翻找鱷魚的資料,才知道全世界的鱷魚現在有二十三種,有河口鱷、泰國鱷、長吻鱷、短吻鱷......等,而這些資料都是透過報章雜誌才能收集的到,如果去買書,可能書中還沒有這麼詳盡的內容。」「菜寮溪出土的台灣長吻鱷化石,命名為台灣古鱷,牠容易辨別為鱷魚的關鍵在牙齒和鱗甲板。台灣古鱷化石發現的數量雖少,但仍是目前台灣本島鱷魚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此外,他還把握住每次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交流機會,不懂的就問,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慢慢累積,『有心』的從每位學者身上挖到不少寶藏,努力修練才成為『化石達人』。王老師真是終身學習的最佳代言人,非常值得我們效法。

 

9.老師為何願意接受新營國小的邀約?

因為老師有好幾次跟老師一起採集化石,六年前也曾辦理去墾丁撿化石的班遊,那時就拜託王老師帶大家去尋找大地珍寶。

去年老師寫一個資優方案~『與化石共舞』的計畫,今年暑假我們終於如原以償可以接觸化石。第一天先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課程,第二天至戶外採集化石,第三天再辨別、記錄自己採集的東西,王老師很驚訝我們各組能在短短的兩天中,所呈現出來的成果報告,所以當趙老師邀請王老師當我們2015年台灣網界博覽會地方人物領袖時,他就接受我們的邀約。

 

10. 請您聊一聊蒐集化石的心聲是…….?

每當下雨的日子,我的心就蠢蠢欲動,希望趕快的往外尋找化石,然而也給母親帶來很大的壓力。我的母親雙眼看不見,然而每次下雨天總是一邊摸索一邊焦急,一撥再撥,直到我撿完化石接到電話後她才放心,還常說:「良傑!化石少撿一點,家裏的人都在替你擔心!」然而我總是違背了母親叮嚀,又偷偷出去撿化石。天下父母心,都是如此關心、愛護自己的子女,我是最常讓母親擔心的兒子。

母親常年住在妹妹家,妹妹也時常打電話說:「你不知媽媽在走廊已念了好幾個小時的佛經,保佑你平安回來?你總算回來了,快來跟她講電話。」

不是我不孝順,不聽母親的話,而是我愛大自然,我愛石頭,也愛母親、愛家人,但是想到這些化石被沖走、被破壞,我的心就如刀割,它們本來也是存活在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千百萬年,好不容易被保存下來,然而卻遭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而剩下殘缺的身體。

我常跟化石朋友說:這塊化石在這裡等你千百萬年,你一定要好好的保存它、對待它,不要敲壞了。化石的朋友們都會以不可思議的眼光看我,不過大家可知?我一個人冒險尋找化石,時間、體力、風吹日曬、雷劈雨淋,大熱天爬在滾燙的岩石上,大雨天不斷擦著眼鏡,不知揮走了多少的雨水、霧水、汗水;也不知穿破了多少雙雨鞋,戴破多少頂的斗笠,你們看到了嗎?大冷天、寒流天,誰不想待在家裏,裹著熱呼呼的棉被,而我卻凍得手腳趾發痛,頂著冷風刺骨,一步步的趴在地上、在水中、在山上、在草叢中,尋找具有生命的化石,只為了將它們保存……。

11.老師目前有哪些接班人?將來的心願是…….?

目前老師最得力的接班人就是陳志鵬老師,老師有很好的日文能力、攝影技巧、美編等能力,也富有研究的精神。

除此之外,老師說自己現在的眼力很差,體能也一年不如一年,老師打趣的說:「每次帶著孩子到野外採集,孩子走在我前面,總是能比我先發現化石。」老師之所以願意竭盡心力,進行相關的推廣教育,還不辭辛勞的帶領著新生代的孩子進行戶外採集,只因為他希望能散播眾多的化石小種子,總有一天會有更多人將這份工作傳承下去。

談到了傳承,老師特別提到,陳春木爺爺對研究執著的精神,感動了他,讓他更堅定了提攜後輩的決心。可是老師也語重心長的說:「希望子女不要接續他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危險性很高,所花的時間、精力太多,還需要金錢上的資助,而且最好還要有好夥伴(這是非常困難的),採集後還要看很多書籍、編碼(例如:海膽分類),這實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然後老師又開玩笑的說:「如果兒子要做,我就要打他。」但是在他心中,還是希望有人能來接續這項工作。

因為臺灣的孩子對古生物的認知不多,所以老師的心願是希望臺灣的孩子能深入的探討這區塊,訓練孩子能在這個領域上進行獨立研究。

 

Image Slider
   
                 

730臺南市新營區中正路4號 地圖 總機:06-6322136 傳真:06-6355135 ©2014 新營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