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認識真武殿

祭祀信仰

真武殿真美

專案研究

幕後花絮

天燈 剪黏 雙蝠 古井 門神 金爐
      
剪黏大師王保原           剪黏八大步驟           真武殿的剪黏作品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步驟六 步驟七 步驟八

棉仔灰、彩繪

        棉仔灰是剪黏起仔重要的黏著劑,玻璃片黏貼在胚體上使用,須具有黏性,能將外觀材料安穩的固定,不使其脫落不同匠師調配方各異。

        1. 篩選石灰 石灰方面,何金龍時期使用蚵仔殼灰,當時的灰是球狀型態,使用時必須先打碎,以紗網過濾,再加水搗製成具黏性的狀態。到了王保原師傅時期,蚵仔殼灰產量減少,多使用關子嶺石灰。關子嶺石灰為粉狀,作業上更為方便,即使如此,為了維持棉仔灰的黏稠度,以及質地細膩的外表,關子嶺石灰仍然得經過紗網過濾這道手續。

        2. 剪碎脫脂棉花 脫脂棉花為後來使用的材料,以前使用一般棉花,帶有油分,並不比脫脂棉花好用。將脫脂棉花以剪刀剪成 條狀後,用手撕碎棉花,再用剪刀重複十多次的剪裁,直至呈現一團細碎的棉絮狀。

        3. 熬打棉仔灰 石灰、棉絮一同放入青斗石的石缽中,一邊攪拌、一邊徐緩加入水分;用石臼用力搗杵成糊狀,中間不能中斷,使石灰破裂,溢出灰油,直到產生黏性為主。

        4.彩繪上色 王保原師傅原是彩繪工種出身,對於尪仔色澤比般剪黏師傅更為要求。彩繪上色按照施作程序分成數次作業。在棉仔灰七分乾時著色,繪上主要線條。在外觀玻璃 黏貼完成後,衣褶線做初步描繪。 服飾加上損槌、甲毛等裝飾後,下半身做比較精緻的彩繪上色,腳部亦著上色彩,線條多處按金,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等到頭部安裝上去,頭盔、領巾堆塑完成,輪到上半身做彩繪修飾。手部則是最後施作,完成彩繪的地方。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引自:黃秀惠著(2011) 巧手天成---王保原的尪仔人生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